Sunday, January 20, 2019

口译

口译这条路,不知不觉也走了好几年了。
辛酸史先放一边,说说最近什么促使我写这一篇心得吧。

前些天,早上五点多睡眼惺忪的上了出租车后,
师傅突然兴致勃勃的转头问我,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口译啊。
师傅认识我这个常客,也知道我是做口译的。
师傅说,东京奥运不是快到了嘛,想放眼2020,到时可以为民服务!
我还想说,师傅你这一大早,那满腔热血。。。
当下我还真被问懵了。我还没睡醒啊~

但老实说,我真想不起具体是什么巧合促使我走上这条路。
是大三那年上的翻译课?看的NHK手语翻译?想通过翻译学好日语?
应该都有吧。
想想当时身边没个吃这行饭的,居然也能让我下定决心前进。
磕磕碰碰的,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。

大学院一年级,教授们就把我们批得体无完肤。
像我这种连个稳妥妥的A语言都没有的菜鸟,基本知识上限还超低的,
可想而知,心口上被乱刀插得血淋淋的,伤口裂开了,未痊愈再被挑开。
日复一日,不练成强心脏,厚脸皮也难。
习惯这种虐法的时候,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吧。
自尊心,在口译这行属禁忌。
自尊心越强大,被绊得越狠,前进成长速度越慢。
当然,有越挫越勇的同志,也有禁不起践踏转而放弃的。
教授们的毒舌,也是为了学生好。
只能说大家各有所需。

说回口译。
说实在,口译也是一种演出。
和钢琴家舞蹈家一样,很多时候不只靠努力,自信往往决定胜负。
没有自信,准备的再充裕,也没办法百分之百诠译演讲者和自己想表达的话语。
别说100%,50%都难。
你声音抖啊抖的,信赖度大大减低,想听你说话的欲望当然也低,
大家耳朵没在听的话,你说什么谁还听得见?

有时候内容复杂,越翻越不懂,
被其他听得懂两种语言的指出纠正,
或别人实在看不过去,为你代劳的时候,
真想找个地洞往下挖,有多深埋多深。

只能说
Fake it till you make it.
在自己自信指数为负的时候,打肿脸皮也要装。
撑过去。
被自卑心击败了,听众就什么都听不到了,站在那儿的意义也就没了。
上场了,就必须撑到底。
错了没关系,认了,再继续。
这段不懂,下一段懂啊。

没有人一开始就熟知A~Z啊。
这行涉及的领域何其广大。
难免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内容。
尤其是同传,只要准确抓好主谓宾结构,排列成对象语言,对方也可能就可以勉为其难的理解。
这做法虽然不太专业,但总比什么都不说来得强。
很多时候就是一边蒙,一边心里默默祈祷对方明白。
默默念着,我不明白,对方明白,我不明白,对方明白,我不明白,我不明白。。。对方明白!
前提是主谓宾得抓对。
可是基于技术用语,动词,名词都相当模糊,就算真的抓错了,还有希望抓个大概。
不翻,什么都没有。

最重要的是,下场了,自己要多多提问,多加复习,
内容理解了,下次就不会卡了。

口译这行,学无止尽。
每一场口译,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考场。
没有资料提供给你的时候,就是一场突袭考试。
有资料的时候,往往就是与时间赛跑,加紧预习内容,抓生字。
有时,还真希望没有资料。
那一叠又一叠的ppt,分分钟让我冲动想烧了喝下去。

上场不只拼脑力,拼速度,还要观察主场氛围。
这块还真是个灰色地带。
的确,把原文准确诠译是很重要。
但有些时候,翻译也需要掌握我方要的是什么,对方能给的是什么,
会议都是有时间限制,打官腔归打官腔,
但圈子绕大了,跑题的可能性也大。
当然如果这是我方的战略,另当别论。
可能很多人不会赞同,但我觉得有些场面做翻译就该适时收一收尾。
答非所问很多时候会导致争论白热化,对双方都没好处。

要学的,太多太多。
有些,是我一开始没想到的。
很多都是边学,边做,边领悟。
学校能教你的很有限。
把胸襟打开,自尊心放下,才能继续往前迈进。
自尊心,就该跟薯片一样薄。




No comments: